首页 >> 食品安全 >>食品安全 >> 幼儿食品安全与营养的科学管理
详细内容

幼儿食品安全与营养的科学管理

  《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(2020—2022年)》中明确指出,推动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保障广大师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食品安全、科学合理营养以及均衡饮食应成为幼儿园工作的“重中之重”,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,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持续发展。相关工作者应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,坚定“安全第一”的食品管理思想意识,构建幼儿健康成长的保护伞和防火墙,实现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细化食品安全与营养管理工作

  第一是管理细化,构建健全的膳食工作规范。幼儿园应严格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以及《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》等,并持续制定和完善园区《后勤人员工作责任制度》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》《膳食营养搭配指导意见》《预防食物中毒应急办法》等管理性文件,确保食品安全与营养工作有据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
  第二,在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中明确指出园长作为幼儿园第一负责人,应主动落实陪餐制度,将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全部纳入陪餐人员之中,并明确陪餐人员要求,每周制定一次陪餐安排表,对三餐两点的外观、口味、质量、营养搭配进行真实评价,并对制餐环境卫生、从业人员制餐行为等进行监督,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。

  第三是强化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监管。一方面,幼儿园应持续开展食品安全、膳食营养相关培训,邀请食品专家等对后勤人员展开培训,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,升级膳食营养搭配水平;开展“园区厨艺大赛”,邀请幼儿、家长等担任评委,评出色香味俱佳、营养全面的美食,以激励后勤人员不断提高厨艺。另一方面,幼儿园应对后勤人员的个人卫生、制餐行为等进行制度规范,尤其对食品采购、保管、加工、营养餐制作、餐具消毒等提出明确要求,做到职责明确化、管理制度全面化,层层把关、环环相扣,全面守护幼儿园食品安全与营养。

  第四,幼儿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,确保管理过程公开透明,推动“明厨亮灶”建设。根据相关要求无死角安装视频监控系统,对食材储存、加工、幼儿就餐等过程进行实时直播,构建起“互联网+”的“明厨亮灶”食品安全监管模式。

  第五,幼儿园应自觉接受社会、家长、第三方机构等监督,组建“食品安全与营养委员会”,对后厨卫生环境、食品加工情况、食品安全与营养、幼儿饮食偏好、健康发育情况等做出全面测评,勾画“食品数字画像”。或打造“智慧餐厅”,探索大班幼儿后台点餐服务,并支持智能结算,后台可同步记录幼儿每日膳食摄入热量、喜好等,既可以为幼儿园管理人员规划食谱提供强有力的“数字”支持,也可以为教师、家长等开展食品安全、营养教育等提供基础资料。

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指出,制定食品安全标准,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,做到科学合理、安全可靠。幼儿园应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,强化监督管理。

  第一是确保食堂建设安全。幼儿园应将食堂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重点建设,投入充沛经费,不断完善食堂硬件设施,保障食堂功能完备、设施齐全,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。如建筑结构上,食堂应坚固牢靠,易于维修和保持清洁,能够有效避免有害动物如鼠类等侵入和栖息;在场所设计上,应按照食品处理方式开辟储存间、粗加工间、操作间、备餐间、烹饪间等区域,防止交叉污染。

  第二,幼儿园应严把食材采购关。一方面,幼儿园应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,对所有食材的来源提供原产地质量检测合格证明材料,蔬菜类确保新鲜,不允许出现腐烂霉变;肉类均应通过质检,带有动物检疫证以及肉品合格证;海鲜类应符合国家检验标准,且保证鲜活。另一方面,幼儿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联系蔬菜种植基地,开辟种植区,既可以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,又可以实现蔬菜的自给自足。

  第三,幼儿园应严把食材储存关,做好“四防”工作(防尘、防潮、防鼠以及防蟑螂);坚持食品与厨具、生食与熟食、成品和半成品等分开存放,没有包装的食品、调味品等应使用无毒无害、干净清洁的容器盛放,并明确标明名称、类别。同时,幼儿园应做好台账,定期对食材库房进行盘点,严格做到“先进先出”“易坏先用”,以避免出现食品过期。

  第四,幼儿园应做好食品加工关,要求后勤人员将烹饪所使用的刀具、板墩、桶盆、抹布等用具摆放有序、每日消毒,做到分类使用、生熟分开。同时,要求后勤人员严格执行制餐行为规范,不得出现吸烟、打喷嚏、咳嗽、吃东西、直接入口尝味等行为。

  第五,幼儿园应严把食品留样关,严格执行48小时食品留样制度,并且保证每样食品不少于100克,贴好食品标签,做好记录。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,就可以及时提供留样样品。

  第六,幼儿园应严格餐具卫生消毒关,坚持制餐环境每日清洁,保持食材处理、加工以及存储等过程卫生干净;利用消毒柜对食材操作用具、幼儿餐具等进行消毒,对案板、锅台、电器设备等使用紫外线消毒。

合理搭配确保膳食营养全面

  首先,幼儿园制作每周食谱时,应科学化、合理化,持续做好动态管理。园长组织行政人员、后勤人员依据幼儿园实际情况,对幼儿每周食谱进行详细、全面的研判以及规划,精准定位、计算幼儿每日所需营养,并按照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中的“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”计算烹饪后熟食量,再结合不同地区幼儿的饮食偏好、食材的可加工性、价格、安全等因素,烹饪出鲜美可口、营养均衡的科学食谱。同时,在食谱制作过程中,应注意六大营养素(水、无机盐、维生素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)按照适当比例配置,按照肉类置换肉类(如猪肉换牛肉)、谷类置换谷类(如面条换米粉)、瓜果轮换供给等方法进行营养搭配;1—2周应依据情况更换1次,确保每日摄入12种以上的食材类型,每周至少提供25种食材类型。

  其次,食材营养搭配应顺应季节变化。时令饮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,故幼儿园应顺应四季变化、科学搭配食材。春季多食用嫩绿清新为主,如春笋、青菜类、樱桃等;夏季多安排黄瓜、西红柿、西瓜等;秋季多搭配南瓜、玉米、苹果等;冬季多烹饪牛羊肉、山药、红枣等。

  再次,烹饪方法应确保营养不流失。幼儿园后勤工作人员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,如炖、蒸、煮等,以确保食材营养不流失,避免油煎、油炸等方式,尽量减少放刺激性调味品、食品添加剂等。同时,幼儿园应组织后勤人员开展学习,科学认识不同类型的食材应采用合理的烹饪方式。如谷类,适合采取蒸煮的方式,忌反复淘洗,避免水溶性维生素流失;蔬菜类,适合采取先洗后切、高温短时的方式,减少蔬菜中的营养损失;肉类,适合使用蛋清、淀粉等挂糊上浆,避免油炸、熏烤等,以使肉类保持鲜嫩口感。


seo seo